勤美小歐洲!台中最新秘境餐酒館「sōzai by LayLow」打造城市的樹屋!獨創「溜汁」入菜,推薦餐點一次看!

位在台中勤美綠園道街廓的二樓,一處外觀有著大量石材堆疊、四周則是被綠意所包圍的空間,一樓門牌以大理石雷射雕刻,讓品牌識別不張揚的融入其中,sōzai by LayLow 以帶點神秘感的姿態大隱隱於市讓人想一探究竟,卻又散發著隨性輕鬆的氛圍,無疑是三五好友餐飲聚會、喝酒品茗的私房所在,淺嚐小點抑或大快朵頤皆宜。

最有聖誕氛圍的咖啡廳!COACH最新「美式聖誕咖啡廳」 在內湖昇恆昌!聖誕限定紅絲絨蛋糕、軟餅乾要吃!

sōzai by LayLow 延伸 LayLow 的俱樂部形式,再增添一絲精緻的質感,猶如饕客心中的秘密基地,就如台語的一句話:「我帶你去一個『sōzai』。」sōzai即台語「所在」,生活化地表達出些許的私藏感與認同歸屬,恰似 sozai by LayLow 的品牌精神,仿若私人會所般的存在,又像是人們得以隨興所至的歐式街邊小酒館,讓人只想引薦給自己最親近的友人前往,這種「生人勿近」的微妙心理,使得這個「sōzai」只可意會、不可言傳。

外觀與空間設計,選用大量實心石材堆疊打造層次,致敬被譽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建築大師Louis Kahn以及義大利建築大師Carlo Scarpa,運用光影、材質及玩轉空間幾何量體的風格,再透過曲面玻璃落地窗與奶油白色的調性平衡石材的份量感,創造出充滿詩意且舒適而富質感的氛圍。燈飾、桌椅等傢飾亦全選用來自丹麥的居家設計品牌Audo Copenhagen的單品搭配,以溫潤的曲線與獨具特色的造型,軟化並增添空間溫度,而牆上則展示現今於韓國擁有超人氣的藝術家 Haydonna 的創作,以童趣的畫風塑造輕鬆的氣息。一進門由不規則檯面迎接,為空間塑造流暢的動線,也可化身立食、立吞的倚靠,在週末則搖身一變成為DJ表演台。外部蓊鬱的植栽端景由知名植物設計師「火山花店」規劃,從店內透過玻璃望去,照顧用餐時的視覺感受。

 

開幕首季的 FUN Dining 主題「時序」,以台灣不同時期的飲食文化作為背景發想,譬如「蒙布朗鰻」中的鰻魚、長崎蛋糕,源於日治時期影響著台灣飲食文化的元素,以及民初美軍駐台時期,眷村文化、小吃麵攤的盛行,所以有了黑白切小菜的出現,作為潑辣豬舌的靈感來源,主廚留安昇提煉台灣飲食歷史脈絡元素加以創新,選用在地食材當日直送,以炭火直烤呈現食材最純粹的滋味,藉由招牌靈魂「溜汁」,搭配以麴、康普、乳酸及澄清水果汁製成的新式蔬菜醬汁,清晰地勾勒出酸、甘、苦、辣、鮮的味覺輪廓,端出一道道風味、寓意獨到的新台式料理。

不只菜色讓人耳目一新,所有關於 sōzai by LayLow 的一切環節都可謂別出心裁,展現出極致品味。從品牌定位、視覺設計統籌,到店內陳列擺設、桌椅挑選等,皆由品牌設計公司CaseStudyGroup與Studio Cereal操刀;工作夥伴的制服、圍裙則由曾為國慶禮賓人員設計的植覺設計打造;盛裝料理的器皿特別選擇來自日本的手工陶盤品牌 KURIĒTO TABLEWARE,象徵工藝職人精神的延續;店所供應的茶果酒與威士忌皆出品自Lay Low Lab自有酒廠;搭餐茶則是由擁有焙茶及侍茶專業的賴郁文,2024所創立的全新品牌 THE MINUTE 所提供。

選用市場上的新鮮魚貨,以及來自台灣高山的茶葉,從海洋的豐饒到山巒的純淨,每一道料理和每一杯茶都傳遞出這座島嶼的自然風貌,在這個樹屋裡,可以爬上山,也可以游進海裡,山與海在這裡交織,共同塑造台灣的風味與故事,從視覺到味覺的種種五感體驗,使得 sōzai by LayLow 不只是品飲餐酒的好所在,也成為傳遞台中生活美學態度的一隅。

▌南島 漁光塔 $320

台灣作為南島民族發源地,原始的生魚飲食象徵著純樸與生存,投射出質樸而美好的台南漁光島景緻意象,濃縮進塔食創作裡,彷彿海邊燈塔光線的放射狀花朵綻放。選用當季現流青甘魚生,加上中式代表香料花椒與日式昆布共同醃製,揉和出香氣與鮮味,輔以乳酸發酵水蜜桃的酸甜,再結合酪梨包覆芥末帶來滑順嗆感,以及台灣山林間常見的野菜細葉碎米薺延伸淡雅嗆香,以及花身花蕊的鹹鮮魚子醬,一口入魂,嗆、鹹、鮮、酸甜、脆,萬感奔放。

▌荷西 雞肝慕斯&鵝生火腿 $320

台式小吃熟悉的食材雞肝,製成歐洲餐桌上常見搭配麵包的雞肝慕斯。絲滑柔順質地、奶油般的雞肝慕斯,入口後散發微微的酒香。帶有鵝油香氣的30天熟成鵝火腿,以西班牙生火腿的保存技術,帶來近似伊比利火腿的鹹鮮搭配,包容著雞肝礦物質的風味,與堅果一同在嘴裡迸發。底層果泥則以奶油柳橙金瓜製成,帶點金瓜香氣與柳橙的微酸甜,中和濃郁滋味。溫熱的竹炭吉拿棒不只如同碳一般呼應柴燒,也跳脫搭配麵包的吃法,以西班牙傳統小點吉拿棒沾取搭配或單吃,都帶來無窮的變化與趣味,更象徵著荷蘭傳教士為台灣帶來的麵包的歷史,紀念短暫的荷西殖民的飲食文化。

▌日治 蒙布朗鰻 $260

啟發自主廚於秋季時,在台灣中南部嚐到的紅燒栗子鰻魚料理,特別選用味噌、鰻魚、日治時期阿里山區日人種植的板栗為食材,轉化成甜點蒙布朗的概念呈現,體現出日本和食的優雅,呼應台灣在日治時期的飲食文化。高山純淨冷泉養殖的黑鰻少了土腥味,炭燒至些許脆口、清香Q彈,與刷上味增的台中知名長崎蛋糕體經過碳烤,搭配柴火下焦化的茄泥增添清爽、濕潤滑順感,擠上紅燒栗子泥成就蒙布朗的經典視覺。最上方以經過120度烘烤的糖片高麗菜點綴,也增添了甜口的咖滋脆感,封存爐烤的香氣。風味層次多變卻彼此平衡,讓人意猶未盡。

▌民初 潑辣豬舌 $260

皮蛋、豬舌為台灣黑白切小菜的組合之一,透過路邊攤結合麻辣味的意象,表現出國民政府遷台時期眷村菜系在台落地的融合與變化,化為台灣味覺體驗推疊與複雜化的開端,也是庶民生活的體現。選用來自屏東的東寶黑豬,豬舌經由獨特的麴油浸泡油封,低溫慢煮保留舌的脆感與嫩度,並讓香氣慢慢滲透,再經過炭燒與薰香後冷藏而成。麻辣醬則以十八種香料調配而成,加入山當歸油、青蔥油點綴,帶點八角香,全中式料理調性元素組合而成,混合時下最流行的奶醬,一口鵪鶉皮蛋、一口彈牙豬舌,加上辣椒碎丁與清爽香菜苗,搭配一碗白飯或一杯生啤酒,可說是絕搭。

▌現今 嫣紅番鴨 $680

走過歷史,台灣當代的飲食再多元文化渲染下,融合全球烹調技術,重新演繹在地食材。由台羽島所供應的「土番鴨」,為台灣在地獨特品種,具有雞肉皮薄與禽類紅肉的鮮嫩特質,料理工序繁複,結合中、西式雙重手法,交互浸泡台味白滷藥浴與西式鹽糖水,再經由冷風與炭火烘乾表皮,結合法式烤雞技法與粵式脆皮水在皮肉間平行交融,最後炭火薰香烤至皮脆,挑戰食材與料理極限,打造出汁水飽滿不油膩的粉嫩肉質,實屬高難度。搭配胡蘿蔔泥醬與鳳梨澄清水,蔬果甜感自然散發,也為份量感的肉食解膩。原來奼紫嫣紅,迎風弄鴨,別有一番滋味。

▌手拆禿黃油撈飯 $750

將紅蟳米糕的概念延伸變化,選用斗南越光米與友善耕種香米取代糯米,加入台灣乾貨、廣式臘腸及手工剔出紅蟳蟹黃所製作的禿黃油醬提鮮,並以魚溜汁取代傳統柴魚粉調味,採用粵式煲仔飯土鍋燒方式呈現,起鍋時整體較為濕潤,近似燴飯的狀態,靜置數分鐘後,風味會更加濃厚。

▌香辣燒肉串串 $580

完整展現主廚熟稔的炭火料理手法,主廚特別選用 A5 和牛三叉部位,以豐富的和牛油脂中和些許韌感,上方類似黑胡椒的結晶顆粒為豆豉烘乾與鹽之花調和而成,再刷一層炭燒醬汁,帶動鮮明的滋味與口感,切成片狀以西式的鐵串串起,不只視覺跳脫對日式串燒的想像,也利於入口食用。山藥的堆疊呼應著台式熱炒店快炒牛肉的蔬菜搭配,又混合著新疆肉串撒上粉末的吃法,一旁以多種香料磨碎,包含將大蒜片、杏仁、油蔥酥製成粉後烘乾,帶來輕微豆腐烘香與豆酥感,混合著花椒、辣椒粉、果皮與鹽,爽快入口,香氣瀰漫口腔。

▌水果胭脂蝦 $460

延伸自中菜中常見的鳳梨蝦球,選用東北角胭脂蝦碳火燒烤至半生熟,保留汁水豐厚的蝦頭,品嚐時別忘了吸取鮮脆碳香蝦頭。鳳梨則經過30天醃漬,交融蜂蜜、百里香、蒜頭與十八香辣醬精華,呈現出如同豆乾的質地與香氣,最上方的櫻花蝦不同於胭脂蝦,帶出不同層次的蝦鮮味。白色泡泡由澄清葡萄柚與奶油製成,透過奶油中和了葡萄柚酸感,也化身傳統鳳梨蝦球美乃滋的角色。桃紅色底泥來自於覆盆子與乳酸水蜜桃汁製成,堆疊出日本酸梅的鹹酸香,與台灣水果清甜香相互交融,鮮味與香甜精彩兼具。

▌炭燒豚叉燒 $360

在台灣的豬肉飲食極為普遍,主廚特別選用梅頭肉,也被稱為第一刀,因為豬隻被屠宰時的第一刀就是這個部位,由於脂肪分佈均勻,口感細緻富有嚼勁,也被譽為爽叉(爽口的叉燒)。刷上加入溜汁的燒烤醬後直火炭烤,切成薄片呈盤搭配自製醃蛋黃,讓濃郁蛋黃與煙燻香氣層次更加鮮明,並附上發酵辣椒汁醃漬,經過炭烤保留汁水的泡菜,清爽脆口又為重口味解膩。

 

▌肉慾三明治 $350

將炭烤三明治與大腸包小腸結合,以炭火將迷你布里歐麵包烤至外皮香酥、內裡則保持軟嫩狀態後,內裏抹上雞肝慕斯提味,由於麵包帶有炭烤的餘溫,因此質地更加絲滑,隨後放入雞汁煨煮後的大蔥以及糖醋蓮藕製作的醃菜,再夾上炭烤手工腸串,手工腸融合了大腸包小腸的概念,獨家調配豬肉、米、九層塔與辣豆瓣,一入口先咬到豬肉香氣,九層塔隨之而來,最後咀嚼米粒的口感時飄出辣豆瓣香氣,淋上自製黑蒜巴薩米克醋,最後擺上黑滷手撕和牛,完成這道雞、豬、牛合體的肉慾三明治。

▌關於主廚 留安昇

主廚留安昇經歷多元而豐富,建築科班出身,卻在職涯早年大轉彎投入餐飲,曾前往日本學習影響日本和食文化的源頭「精進料理」;至美國廚藝學院(The 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)探究西式餐飲體系,也一路經歷全球各大知名餐廳的歷練,包含新加坡米其林一星燒烤餐廳 Burns Ends、名廚江振誠的米其林二星餐廳 RAW、以米其林名廚輪番客座的紐約餐飲品牌 Chefs Club、入選亞洲50大酒吧的Bar Mood等,也積極針對台灣食材產地與飲食文化進行田調,化身生態主廚,推動食農友善。如今匯聚過往經歷,於 sōzai by LayLow 集大成,主廚留安昇以建築界裡的「折衷主義」作為個人料理核心理念,藉由直火烹調手法保留食材原味,搭配主廚獨家研發的招牌「溜汁」提鮮,推出一道道汲取台灣歷史脈絡中的在地飲食文化元素,加以創新、融合與再造,匯聚出前所未見的新台式料理。

 

▌關於 溜汁

「溜汁」作為主廚留安昇的獨門代表精髓,便是在台灣飲食文化裡實踐「折衷主義」。概念取自古老時期台灣中南部沿海地帶的醃漬品與其醬汁,稱之為「膎汁」,台語發音近似「ㄎㄟˊ」或「ㄍㄟˊ」,以鹽醃漬蝦蛄、蚵仔、魚類甚至是肉類、蘆筍、高麗菜等食材,經過時間自然發酵並滲出汁液,帶來鹹鮮風味與其醬汁,化為下飯的醃漬小菜與調味汁水。而如今「膎汁」因醬油、蠔油的普及,已幾乎消失於當代台灣。主廚透過「溜汁」轉化與再現「膎汁」的古老飲食文化,選用常見的食材如:雞、牛、魚、牛乳為原料,經過如長時間低溫加熱等不同的處理過程,伴隨著比例的調配,再加入麴進行發酵至少100天,最後斷生殺菌與均質化,「溜」出具有絲綢狀、乳狀的「溜汁」,口感帶有濃稠厚實感,於直火烹調時搭配食材風味入菜,依固定比例加入炭燒醬汁裡,成為料理的味覺基底,化身增添味蕾層次與鮮味的靈魂角色,喚醒人們最熟悉的味覺記憶,創造獨特的風味體驗。

 

為實踐綠色廚房的信念,「溜汁」原料的取得亦是以餐廳料理食材的剩餘部位製成,期望倡議永續廚房、提高食材利用率以及降低浪費的作法,賦予食材原料在料理中的全新角色。除此之外,「溜汁」的取名也別有一番學問。製作醬油時,豆類發酵後滲出最為純粹、最初的汁水稱為「溜醬油」,主廚留安生提取「溜」字,汁水則結合法文 jus 醬汁的讀音與意涵,表達出「溜汁」提煉濃縮食材,展現出既純粹又變化的豐富滋味,取代料理中如蠔油、味精、雞粉或魚露的靈魂調味料,也悄悄地將主廚的姓氏「留」藏於其中。

 

 

【品牌資訊】

sōzai by LayLow

地址:台中市西區美村路一段133巷22號2F

營業時間:

週一至週五 14:30-23:30

週六、日 12:30-23:30

線上訂位:https://reurl.cc/eyjvVx

Instagram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sozai.taichung

FB粉絲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ozai.taichung/

文章未經授權,請勿任意轉載。